首頁 > 信陽之窗 > 豫風楚韻 > 歷史名人

胡季堂

信陽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n4pcr33u.cn 時間:2018-03-14 來源:

  胡季堂(1729一1800年),字升夫,號云坡,系胡煦之幼子,7歲喪母,由長嫂甘氏撫育成人。季堂初由蔭生入仕,授順天府通判,調至刑部任員外郎,后升任郎中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,出任甘肅慶陽知府,旋又升任甘肅按察史。三十六年,調任江蘇布政使,因政績顯著,獲朝廷優(yōu)獎。三十九年。晉升刑部右侍郎,兼管順天府。四十四年,升任刑部尚書,賜紫禁城騎馬待遇。五十五年,受命前往山東濱州,暫署山東巡撫,時值山東災情嚴重,便上奏朝廷,截存運河漕米22.19萬石,酌濟遭災州縣,回京后加封太子少保。六十年,調任兵部尚書,受理戶部三庫。嘉慶三年(1798年),授直隸總督,賜孔雀翎。翌年,加封為太子太保,首劾乾隆寵臣大學士和坤二十條大罪;和坤被誅殺抄家,其家儲存的米麥雜糧1.16萬石被沒收,十分之八撥給文安縣,十分之二撥給大成縣,以救水災饑民。由于北京畿郊縣災情嚴重,饑民蜂起,朝廷欽命其先后前往長辛店、滄州等地鎮(zhèn)壓。繼又參與鎮(zhèn)壓四川、湖北農民起義,力主“扼要隘,派重兵防守”其“筑堡清野”、“剿撫兼施”等辦法和朝廷不謀而合,深得嘉慶賞識。乾隆時的許多大政方針“悉皆季堂手定”,“前后政令如劃一”。
  季堂一生謹慎勤奮,主持部務晨起整理案卷至晚飯止,“執(zhí)卷如諸生,撰古今任子錄以自勉。集諸史列傳為之論贊,好杜氏通典、司馬氏通鑒,故遇大事有斷制。”對人既看其長,又知其短,識其才,用其長。知人善用,不偏聽、偏信。凡經舉薦的人,都名噪一時。季堂于嘉慶五年十月病故,終年72歲。死后,帝贈太子太保,賞《陀羅經》,并派御前侍衛(wèi)十余人前往祭葬,賜謚號“莊敏公”。1964年,中央文化部通知,胡季堂被列為“唐代至清代全國知名書畫家”之一。其書畫在光山縣內有所流傳,該縣文管會珍藏有手筆真跡。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